申报教师团队请在10月14日下午15:00前将申报书和汇总表报送至教学办。
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等有关文件精神,适应学校2026版培养方案建设要求,深化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构建通专并重的双核心课程体系,切实提升我校通识教育水平,学校决定开展本科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现将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利用一年左右时间,发挥我校教师资源优势,建成200门左右能够满足全校学生学习需求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形成类型多样、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二、申报范围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分模块进行建设。根据我校学术底蕴、师资存量、学术见长和学生成长需要,将全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划分为六大模块:
(一)哲学智慧与数理逻辑;
(二)文化理解与历史传承;
(三)当代中国与社会生活;
(四)全球视野与文明交流;
(五)自然科学与前沿技术;
(六)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2026版本科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申报课程须在六大模块内进行建设。
三、申报要求
1.申报课程应贯彻通识教育基本精神,符合各模块课程建设要求,突出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博雅素养教育。
2.通识核心课实行团队化教学。教学团队一般为5人左右,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原则上须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在通识教育领域有广泛社会影响、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团队成员职称可放宽至讲师,且数量不多于团队总人数的1/3。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须近三年连续为本科生授课。
3.课程团队须对教学内容、课程大纲、教材建设、考核办法、课程组织形式等方面有明确准备或具体计划,保证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和课程建设的可持续性。
4.通识核心课程原则上为2学分,特殊情况下可增至3学分,但须有不少于1学分的实践教学。
5.鼓励教师跨学院联合申报,建设跨学科交叉课程,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支持。
6.鼓励校内教师按照《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联合政府、社会、企业等有重要影响的行业精英和专业人士共同开设通识课,着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内教师授课总学时控制在30%以下。
7.通识核心课坚持普惠原则,面向全体本科生开放,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开展跨校区授课。
8.学校诚挚邀请两院院士、资深教授、一级教授、杰出教授、卓越教授等大先生领衔开设具有历史纵深和思想贯通的基础性通识核心课程。
9.为促进科研反哺教学,学校鼓励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国家高端智库等部委级以上平台负责人领衔开设体现平台特色和时代前沿的通识核心课程。
10.学校对获批立项的通识核心课予以建设经费支持,按照本科教学改革课题(通识课程专项)重大或者重点两类等级进行立项。对于建设效果显著的课程,优先推荐至省级和国家级课程建设。
11.学校适时开展吉林大学通识荣誉课程认定,为课程负责人及其团队颁发“吉林大学通识教育讲席教授”和“吉林大学通识教育优秀团队”聘书。
四、材料要求
1.课程负责人组织课程团队对教学大纲进行论证研讨,认真填写《吉林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申报书》(附件1)。
2.各教学单位对本单位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论证把关,填写《吉林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2),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并于10月20日前将附件1、附件2(Excel版及盖章扫描版),以“单位名称+通识核心课申报”命名,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逾期不再受理。
3.学校依托吉林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平台,组织吉林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委员会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论证和评审。
联 系 人:刘继娟 刘桃冶
联系电话:85166874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附件:
1.吉林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2.吉林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
本科生院
2025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