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研究生对高水平学科竞赛的理解,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9月28日,由吉林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时时彩-大发时时彩
暨新闻与传播学院、吉林大学“新闻传播+”研究生学科交叉融合学术交流分中心、吉林大学广告协会联合主办的“深度解码国奖作品背后的创意逻辑与设计巧思——大广赛分享会”在前卫南区东荣大厦十楼会议室成功举行。活动面向大发时时彩
、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等各院研究生,由南锋老师主持,国家级获奖作品《甲骨新语》主创成员李昕婉同学作主题分享。
分享会以南锋老师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广赛)的赛制规则与评审标准的专业解读开场。他指出,大广赛作品需同时具备策略性、创意性与执行力,是检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随后,分享聚焦第十七届大广赛国家级获奖作品《甲骨新语》的创作路径,展开系统梳理与案例剖析。

在主题分享中,李昕婉同学结合参赛实践,从前期策划、中期执行到后期优化进行了全流程复盘。前期策划方面,她介绍了如何从命题策略单中提炼核心概念,并将产品信息转化为具象的“甲骨新语”创意点,进一步搭建作品的叙事逻辑与视觉框架。
在中期执行阶段,她重点分享了创作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难点与应对方案,为在场同学提供了可操作的经验参考。她谈到,在样片拍摄阶段,团队在场地选择与技术支持方面遭遇多重挑战。为实现特定的专业视觉效果,需要使用考古学院实验室设备,这一需求超出团队既有能力边界。

为此,她特别感谢考古学院牛洪昊老师在拍摄期间对实验仪器规范操作的现场指导。此次跨学院协作成为《甲骨新语》高质量完成的关键一环,生动体现了学科交叉在解决复杂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期间,南锋老师强调,主动寻求并有效整合跨学科资源,是应对高技术要求创作任务的有效路径。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现场同学围绕跨学科参赛团队的组织协同、大广赛作品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平衡等议题,与南锋老师及李昕婉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跨学科团队组建问题,南锋老师从“新闻传播+”理念出发,结合学理与实务进行分析。他指出,跨学科团队的优势在于引入差异化知识背景与思维方式;例如,法学专业学生可为作品提供严谨的逻辑结构与合规性视角。有效合作的关键在于确立共同目标与建立高效沟通机制。
关于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南锋老师强调,大广赛本质上是面向真实营销需求的创意实践。优秀作品必须建立在对命题企业商业目标的深入洞察之上,所有艺术化表达都应服务于清晰的传播策略,避免为形式美感所累而偏离命题核心——艺术呈现是提升传播效果的手段,而非目的。
整场分享会内容扎实、聚焦实务,学术氛围浓厚。参会同学普遍表示,通过对国奖作品从构思到落地的细致拆解,以及对跨学科合作与竞赛策略的深入探讨,进一步厘清了参赛思路,增强了备赛信心与能力。